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1:25    次浏览
你真的了解西安甑糕吗?在西安地区,有一种特别受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,叫作“甑糕”。“甑糕”,就是用“甑”蒸成的糕。“甑”是一种什么饮具呢?据考证,“甑”是置于鬲(li)、釜上蒸制食物的饮器。相传,“甑”是黄帝发明的。三国时,谯周的《古史考》中就有“黄帝作釜甑”的记载。在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,就出土了一口陶甑。陶甑的底部有许多小孔,可以使鬲、釜中的蒸汽升入甑中把生料蒸熟。甑的发明,是我国烹饪史上的一个突破。到了商、周时代,除了陶甑以外,又出现了铜甑。战国以后,还出现了铁甑。铁甑与陶甑、铜甑在式样上不完全相同,即铁甑没有底,在底部有一个铁镜篦,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。算起来,甑的使用已经延续6 000多年了。现在关中地区的甑糕,就是用这种古老的甑蒸制的。 【甑糕的历史】据记载,甑糕是从西周时期王子的专用食品“粉糍”演变而来的。直至先秦时期,“粉糍”都是由糯米粉加豆沙馅蒸制而成,里面并不放枣。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。甑糕米枣交融、色泽鲜润、绵软黏甜、枣香扑鼻。数百年来,一直是西安地区广大群众喜爱的早餐食品。甑糕又名水晶龙凤糕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糕类早点食品。以糯米、红枣为原料,相间叠放,铺三四层。用大、小火蒸熟。色泽鲜艳,红白相间,粘甜味美。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。 【甑糕的做法】原料: 甑糕的原料是江米10斤(传统是无锡糯米)、大枣3斤、(以灵宝毛头枣最好)、水30斤、葡萄干适量。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,大枣3公斤,泡米、装甑、加水与火功等,都有严格要求。做法:做甑糕在四关: 一泡米,米是糯米,水是清水,浸一晌,米心泡开,淘洗数遍,去浮沫,沥水分。二装甑,先枣子、葡萄干,后米,一层铺一层,一层比一层多,最后上面再铺一层红枣(蜜枣)、葡萄干收顶。三火功,一般是大火蒸约两小时后改用慢火再蒸五、六小时。四加水,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,使枣米交融,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,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。蒸甑糕时,将甑放在一个大口锅上,锅中添水,再将浸泡好的糯米、红枣铺在甑底。具体地说,要先铺红枣一层,再铺糯米一层,如此一层夹一层,共铺七层 (三层米四层枣)。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。用旺火烧开,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,反复洒水三次,最后用文火焖蒸,五六小时后即可蒸成。这样制作出的甑糕,不仅层层软硬适度,而且色泽鲜润,吃起来粘甜适口,滋味特美。【甑糕的营养价值】制作甑糕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。糯米又叫江米,是大米的一种,常被用来包粽子或熬粥。中医认为,其味甘、性温,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、滋补的作用,最适合在冬天食用。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。所以一些脾胃气虚、常常腹泻的人吃了,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。此外,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、妊娠后腰腹坠胀、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。中医典籍《本草经疏论》里对糯米的养生保健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,说糯米是“补脾胃、益肺气之谷。脾胃得利,则中(指人体胃部)自温,力便亦坚实;温能养气,气顺则身自多热,脾肺虚寒者宜之。” 冬季不同病症的人吃糯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:由阳虚导致的胃部隐痛,可用糯米、红枣适量煮粥食用;若脾胃虚弱、腹胀、倦怠、乏力,可用糯米、莲子、大枣、山药一起煮粥,熟后加适量白糖食用;由脾胃虚导致的腹泻、消化不良,可用糯米酒煮沸后加鸡蛋煮熟食用。 由于糯米黏滞、难于消化,所以吃时一定要注意适量,儿童最好别吃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版权申明(Copyright statement)主编:辛宝编辑组长:厚朴编辑:Watermelon校对:玄麦辛宝食疗养生团队坚持原创科普文章,用心解读中医道术,做靠谱的食疗营养。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,欢迎您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获益。转载时请遵循 “署名-非商业用途-保持一致” 的创作共用协议。不欢迎商业网站擅自复制内容,并且保留所有权利。授权、投稿、合作请联系:辛老师个人联系微信:344016745邮箱:[email protected]微信公众号ID:咸阳营养(sxtcmys)咸阳市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报名热线:029—33669559